2022-08-12碳中和技术系列报告之一:充换电行业前景展望与投资需求分析

自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一直备受关注,推广运用新能源汽车,是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其中,支持加快新能源充换电基础设施是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由专用充换电站、城际和城市公共充换电网络以及单位和个人充电设施组成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截至20225月末,我国已有新能源汽车974万辆,保有充电桩35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142万台,私人桩216万台,换电站1519座。与中长期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化转型发展目标的要求相比,我国目前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家用充电桩建设难,充换电设施建设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中重卡、中长途客运电气化进展慢,充换电建设及运营企业盈利前景不明,融资渠道与金融支持相对匮乏等。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需要政府与市场合力解决。

课题组依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现状,对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据课题组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满足与之匹配的充换电需求,到2025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需达到1408万台,换电站保有量需有约10770座,其中公共快充充电桩约324万台,私人充电桩约1084万台。这意味着在2022年至2025年,我国至少还需要新建设近1000万台私人充电桩、200多万台公共快充充电桩以及近万座换电站。

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标准仍在逐步建设和完善,各类技术、模式的创新仍在不断涌现。这些充换电领域相关的技术、模式创新路径,不仅有助于降低充换电网络建设的成本,同时,充换电相关技术、模式创新的外溢也有望为其他行业的再电气化提供有力支撑,课题组借助专利数据分析了充换电领域的技术路径的前景。

课题组预测了未来在充换电设施建设上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财政支持情况,对社会资本的投资规模进行了估算。2022年至2025年,课题组预测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累计将达到1279亿元,其中对社会资本的需求约占90%。此外,课题组梳理了国内较为典型的绿色金融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参考案例,并基于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以及对行业特点的判断,对政府、金融机构及充换电基础设施相关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关于如何支持充换电行业发展,课题组提出的具体建议如下:

1. 地方政府可以将充换电项目纳入绿色金融的担保、贴息范围,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目前主要采取奖补措施来促进充换电行业发展。建议发改、工信、财政等政府相关部门未来在加大奖补力度之外,进一步增加金融类支持政策,将充换电项目纳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担保、贴息范围,这样既能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使财政资金补助效益最大化,又可以通过各类金融机构识别风险,提高补贴有效性。

2. 金融机构可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建议银行可探索开发针对企业建设公共充电桩的收费权质押贷款产品;融资租赁公司可为充换电运营企业购置设备提供资金支持;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可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积极参与并支持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技术、模式的创新;保险公司可开发针对消费者私人充电桩的保险产品等。

3. 充换电行业企业可与产业链内企业加强协作,共同争取金融支持,可通过提高资产利用率、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改善盈利能力建议充换电基础设施产业链核心企业利用自身信用及订单担保,协同银行、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引入供应链金融产品,便利产业链内企业获取金融支持;主动关注金融机构推出的充换电基础设施行业金融创新产品,积极争取低成本资金支持。建议充换电行业运营企业紧跟政策导向,在高速公路、乡镇等薄弱区域加大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合理选址、多品牌互通等方式提高充换电设施资产利用率,在充换电场站增加餐饮、休憩、购物等增值服务,提升用户充换电体验,改善充换电场站盈利能力。


报告全文下载:

充换电行业前景展望与投资需求分析.pdf

/uploads/image/2022/08/15/保有1.png